鹅汤锅
1969年,甘肃甘南,30多名医学毕业生正在分配工作,有人愿意去玛曲县吗?大家低着头,都不说话这时,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举起手:“我去!”
1969年,中国那时候正经历着一些特别的事儿,一帮学医的年轻人眼看就要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。说到甘肃甘南那边,有个叫玛曲的地方,偏远得很,条件也苦。大家听了都默默不作声,但就有这么一个人,他偏偏往那儿去了。
这个人叫王万青,他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出来的。分配工作的时候,有人问“谁愿意去玛曲啊?”王万青噌地一下站起来了:“我去!”就这么一句话,他的路变了,玛曲那片大草原的路也跟着变了。
玛曲那地方,海拔3800多米高,风大雪大,路也不好走。卫生院就两间土房子,里面就一个血压计和一个听诊器。可王万青没被吓到,他迈开腿就往牧区跑,用他的医术给人们看病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。他骑着马到处巡诊,不管天多冷雪多大,有时候连手术都在办公桌上做了,硬是把好多快不行的牧民给救回来了。语言不通、习俗不同、日子难过,但他都挺过来了。他给牧民建健康小本子,让大家打疫苗,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。他不仅给人看病,还成了草原上医疗的领头人。他生病昏迷时,妻子凯嫪一直陪在身边,这让他更加坚定了留下的决心。上海那边想调他回去,可他一次次地说不,因为他知道这里的人离不开他。
一晃几十年,王万青从年轻医生变成了草原的代表,连他儿子也继承了他的事业,继续守护着这片地方。王万青常说:“下辈子,我还要来高原。”他用一辈子,讲了一个医生不变的初心和坚持。
